但正是因为脸蛋太漂亮,才容不下丝毫雀斑。玻璃幕墙、全景落地窗有个“难言之隐”:脏了不好擦;坏了不好修。
试想下,一场秋雨后,我懒坐在6米有余的客厅的沙发里,透过窗子欣赏不远处绿轴公园的美景,时不时“弹幕”出斑驳的雨点子——这得多难受。更难受的是,自己还擦不了。
“大镜子”落地窗的用材确实挺高级:断热铝合金框+三玻两中空玻璃;厚度是15+15+12*12夹胶。
下午四、五点钟,在室内摸落地窗玻璃,手感是温热的。而普通玻璃是凉的。这种落地窗,能更好地将室内温度保护起来。但普通的擦玻璃“神器”,不一定搞得定。
另外,不菲的造价和安装难度,也让“玻璃万一碎了”的假想心有殚虑。尽管这种概率很低,但对于难搞的事情,还是希望能有多些安全感。比如,延长个窗户保修期啥的……
这不是“大镜子”一家的课题。对于主打全景落地窗的项目来说,服务增配是“新住宅时代的召唤”。
当然,我贪恋“大镜子”的美色,对伺候玻璃也会多一些包容。就像面对一个国色生香的美人,她的矫情、迟到、臭脾气,也能让人忍让三分。但在绵长的烟火中,相濡以沫才是最重要的。
第一次看到“大镜子”样板间,我就对住在这里的生活场景浮想联翩。对,一见钟情的感觉。
真正以居住者的视角,再看“大镜子”,对空间的理解更为具象。作为新一代户型产品,好看和好用,面子和里子,审美和功能,三组间的平衡是一道必答题。
客厅开间6.5米,听起来是不是够大?但宽厅的面积感是以场景空间切割的。实际的应用尺寸和家具摆置,得“化整为零”。
我家是128户型。客厅开间6.5米,去除墙体,实际使用6.19米。这个户型的客厅,肩负着两个场景功能:会客厅和餐厅。
餐厅的理想cp是桌椅和餐边柜。90㎝的长条餐桌+30㎝餐边矮柜+200㎝过道预留空间,最终留给沙发的距离是270㎝。传统小户型的客厅开间,一般在350㎝。
纠结的还有电视。出于对“春晚”和“开学第一课”的尊重,电视还是要有的。卖电视的小哥,听说我是6米宽厅,殷切地推荐75英寸大屏——可我不配,只能选个55英寸支架型“意思一下”。
143户型相对自由些,因为有独立餐厅区。花归花,叶归叶,客厅就安静地做个客厅。
但倘若客厅的多功能区,安排了实际的功能场景,比如阅读、喝茶、办公、健身,切割后的空间,依然很紧凑。摆个2.4米的沙发,恐怕是上限。
当然,做个“规矩”的客厅,6米多的开间很香了。但宽厅的有趣,就在于兼容多种生活场景。如果仅仅是为了看着豁亮或增加微信步数,就没劲了。
目前,我像玩“华容道”一样,把书架、沙发、电视、餐桌椅、矮柜等几个元素,不断筛选、腾挪、组合,每样都很Q。宽厅是种住法。
满足更丰满的居住场景,客厅开间到底应该设计多大?在既定的宽厅尺寸里,怎样住得更有趣?这两者都值得琢磨。
根据“守恒定律”,客厅大,自然挤占卧室面积。特别是128小户型,客厅和卧室,总得妥协一个。
好在“大镜子”的卧室尺寸,卡在我的“使用边界线米。要想满足必需的收纳,成品家具没戏,只能全屋定制。
主卧的格局,默认床边摆一组L型衣帽柜。但以我的“衣存量”,显然不够。我调转床头位置,迎面墙做了一整排衣柜;床也正好避开主卫的门。
60㎝衣柜+200㎝床,留出板材厚度和开门的余量,且床头无床帮,3.5米的开间,刚好满足一个人站在床边开柜门。
居住空间的“下限”,其实要看理想场景的布局和可改造的余地。(等软装做完了,这个章节,我们详聊)
128的厨房,我比较满意。基本没华而不实的东西,每一个空间都挺好用。虽然橱柜的使用面积不算大,但通过精致收纳可以弥补。
冰箱宽度预留97㎝,放个500L+的“四开门”很从容。这个很重要,当下选冰箱的底线是“抗隔离”。
略有遗憾的是,插座留少了。现代厨房的重要权重,除了灶台,还有数不胜收的小家电。
主卫的颜值和功能都还不错,是我喜欢的设计风格。一些精致的细节,也能够最终靠软装满足。
“大镜子”没有阳台,且宽厅美成那样了,谁好意思放个洗衣机?大落地窗是“折射生命的辽阔”的,不是“映射秋裤的轮廓”。
所以,次卫肩负着家政间的责任。但包括143户型在内,不仅没有烘干机的预留空间,洗衣机位的设计高度也“紧贴头皮”。
于是,业主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设备间。群里讨论最多的是设备间改造。因为这一、两平米的空间,扛着太多使命:洗衣机、烘干机、晾衣架、工具收纳、杂物储藏……
128户型的设备间在次卫旁边。改造后,卫浴门、淋浴间门、设备间门,觥筹交错、此起彼伏,简直“羊了个羊”的。
大金空调、博洛尼橱柜、汉斯格雅五金、西门子电器……143以上户型品牌更高。通顶门、一体化插板、浅灰系壁布、黑色亮面瓷砖……设计风格也长在我的“审美点”上。
我问过专业朋友,按这套精装标准,个人装修预算要40万+。中海的集采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一样过硬。
但对于“大镜子”某些周到的精装设计,我觉得“碍事”。当然,这不是个问题,只是个话题——对于高改型住宅,精装的重点和边界在哪里?
一是吊顶。棚子的宽度,限制了柜子的厚度。柜子做窄、做矮不实用;做厚、做高挡射灯。
二是床头背景墙,无形中PUA了床和衣帽柜的摆放位置。若想改变格局,要拆掉背景板,或者浪费4公分。
前一阵有个豪宅交付,室内精装做得很用心。大理石的电视机的背景墙、皮革软包床头墙面、衣帽柜、餐厅装饰板……每一样都造价不菲。但空间功能和家装风格也由此被限制住了。喜欢的人还好;不喜欢的,砸与不砸都腻歪。
这点上,感谢“大镜子”的“不送之恩”。每个家庭的居住需求和喜好不同,豪宅精装要把硬装品质做到极致,但不要越俎代庖限定它的空间内容。
简约的大平顶、素雅的乳胶漆、高质感的原木地板……主空间设计很简单,但用料用工用色极为精致、讲究。场景和风格的兼容度很高。
在厨卫、玄关、家政间这些功能“制式化”的空间中,它的设计又极为缜密。台面弧形内挡水、厨房抽屉收纳盒、触控升降插座……小中见细。
改善型精装,要的不是“第一眼美女”。打动这个圈层的,不是“实惠”,而是“懂事”:“里子”做足品质,“面子”给足自由。工艺到位,空间让位。
至于施工中的“小瑕疵”(如地砖划痕),我能够理解,交叉施工磕碰难免。收房当天,成品保护和快修团队的雷厉风行,气氛也算到位了。如若日后遇到新问题,我耐心地报修,物业热心地维修,这事儿就行。
多说一句,矫情使人进步。每一个优化和改进,都是从挑剔开始的。“大镜子”未了的心愿,“二镜子”加油。
“大镜子”交付前,中海某总一直给我做心理建设:“北镜的园林一直在改进中,可能不太惊艳,但也不会很失望。请把心态放平和……”
不得不说,某总真是个营销高手;以至于看到园林时,我反过来安慰他:还行,挺豁亮。
但细看,它的每个景观组团做得都还不错。下沉庭院、会客厅、中央景观、儿童游乐区……只是每个组团之间的衔接,少了些自然元素的过渡。
“大镜子”园林的格局方方正正,属于平铺直叙那种。少了曲线的穿插和地势的变化,就显得“一马平川”。
但每组景观的细节处理还是花了心思的。比如起跑区的存包柜、与花箱同款的垃圾桶、宠物便纸袋……
植被也算丰富。最高的乔木有10米,这种高度的树在普通社区中不多见。灌木、宿根花卉、地被植物、草坪,高高低低的都“安排”上了。
但更重要的是生长和养护。园林是“活”的。随着植物的生长,景观感受会发生明显的变化。植物间确实要留白,不能太满;不然,溢满则亏。
我见过有的社区园林,交付时花团锦簇。后来疏于打理,枝桠横叉、乱七八糟。与其这样,当初就该多留些道路空档,至少做核酸时排队方便。
说到这,该“拍一拍”中海物业:请一定做好园林维护和管理,让花花草草茁壮成长,让林下空间充分应用,把稀缺珍贵的水景都打开……
地下车库继承了“大镜子”的高颜值。车马厅、线性灯、采光天井、格栅吊顶……在蔚蓝色调的包裹下,着实好看。
只有一个问题,对我这种手潮、技术差、脾气大的司机来说,车位间的距离有点小。倘若赶上高峰期,几辆车等在一边,看我表演揉库,心理上的压力有点大。
“大镜子”的会所很洋气。台球室、兵乓球室、瑜伽室、健身房、影音室、儿童活动室,一应俱全。但我还没开始用,日后追评。